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(簡稱“科博會”)上,有人居然在展館攤位上打出“天下治癌第一人”的旗號來叫賣“治療癌癥”的假藥。這背后隱藏的與成語故事"濫竽充數"如出一轍。下面讓我們來剖析一下。
“濫竽”能“充數”是因為齊宣王在制度的設計和審核上出了問題。按照套利模型,科博會實際上是給鉆空子的人制造了套利機會,像南郭先生這樣的"聰明"人,自然不會放過傍高科技這樣的大好機會。
只要以一根“竽”作為判斷標準,鉆空子的人就有套利的機會,這也是齊宣王式的失誤存在的原因。而在齊緡王設計的制度下,有一根“竽”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,還要看個體能夠把“竽”“吹”得怎么樣。
分析到這里,再回過頭來看看科博會,我們就會發現,其要害正在于:主辦方竟不審查參展方資質,不管參展人的這根“竽”“吹”得怎么樣,結果是只要交上錢就可以登上科博會的殿堂。這和大家都熟知的“吃大鍋飯”的道理異曲同工。在這種情況下,自然會造成“偽科技”這根“濫竽”不斷被“充數”。
我們知道,科博會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博覽會,在參展商和觀展者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品牌效應,眾多高科技企業進駐科博會展示自己的最新產品,眾多觀眾也蜂擁而至,看中的也正是科博會這一科技含量頗高的展覽名稱。而南郭先生坐堂卻讓觀眾感覺似乎少了點高科技展覽的嚴肅性。
科博會主辦方負責創新科技展區的負責人稱,他們發布展覽信息后,參展者與主辦方聯系參展,并給他們發來了一份專利證書的復印件,復印件上有“治癌”等字樣,他們將有關資料報送審批通過后,就通知對方交納了展位費2000元......由此看來,“神醫”進入科博會,手續似乎也合法。
從整個過程發展的脈絡中不難發現,科博會的主辦方對有的參展方的資質并沒有進行認真審查,把這根"竽"作為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,導致個別宣傳與實際不符的參展方混進科博會“叫賣”產品。觀眾不禁要問,已經舉辦了8屆的科博會到底如何樹立自己的“國際品牌”? 辦展覽不是擺地攤兒,近幾年來,展覽遭遇南郭先生也并不是個別現象,我們不能因此就對會展“濫竽充數”的現象熟視無睹,等閑視之。我們應本著對展商負責、對觀眾負責的原則,想方設法消除這種現象,既是完善品牌、維護誠信的需要,也是立足會展長遠發展的需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