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初,各企業都會收到雪片似飛來的各類展覽會邀請函,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考慮是否參展?如何從眾多相類似的展會中選擇適合本企業的展覽會? 據統計,去年國內舉辦的上規模的展會達2700多個,題材重復、展會撞車現象時有發生,尤其是近期曝出的幾大騙展事件,令企業在選擇展會時叫苦不迭。為此,有關專家提出 ,企業在選擇展會時對以下幾個方面應格外留意。 盡量選擇不是首次舉辦的展會 騙展事件往往發生在首次舉辦的展會。所謂騙展,通常的理解就是組展方虛假設展,騙取參展商的展位費。這種招數只可能使用一次,所以首次舉辦的某某展會其可信度就要仔細考察。 “事實上,很多騙展一開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騙。”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沈丹陽表示,大多數騙展的初衷并非如此。他告訴記者,自己曾在廈門針對騙展問題做過調查,很多展覽公司一開始還是想把展會做好,但在項目運作過程中,由于展覽的主題或是展覽公司的招商情況不好,原定的規模達不到,不能收回費用,而前期已經投入很多,主辦方沒有勇氣承擔損失,只好溜之大吉。這類騙展在騙展事件中占了絕大部分。 除了完全騙展的,更多的展覽主辦方是抓住參展商急于尋找買家的心理,在展會宣傳上夸大其詞,編造專業觀眾的情況。經常參加展會的某小家電廠商負責人高先生告訴記者,自己參加展會時,常常在其招展材料中看到買家的情況都非常誘人,有很多展會吹噓買家來自多個國家,有的吹噓有多少個大型采購團。但是自己在展會上看到的情況,卻是要么沒有幾個外國人,要么就是沒有幾個真正的專業觀眾。高先生表示,這種情況雖然不算是騙展,但也有欺詐的嫌疑。 莫要貪圖收費便宜現代展覽業發展到今天,每個行業的展覽都形成了自己的“龍頭老大”,成為買家不可不去的地方,如芝加哥工具展、米蘭時裝展、漢諾威工業博覽會、廣州全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等。通常來講,展覽會的知名度越高,吸引的參展商和買家就越多,成交的可能性也越大。如果參加的是一個新的展覽會,則要看主辦者是誰,在行業中的號召力如何。名氣大的展覽會往往收費較高,為節省費用,參展企業可與人合租展位,即使如此,效果也會好于參加那些不知名的小展。 有些企業就是因貪圖便宜,選擇參加題材類似的不知名展覽,結果當然是事倍功半,這也成為大量低檔次展會得以生存的土壤。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會展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宏偉指出,國內會展業的發展現狀是,展覽業發展快,數量多,但大多數展覽都不具備規模和品牌,具有行業領軍作用的展覽不多。 沈丹陽也指出,那些低檔次展會的存在,除了有主辦方的原因外,還有來自低素質參展商的原因。據他介紹,業內一般把這種檔次低的展覽稱為“野雞展覽”。“野雞展覽”之所以能存在,是因為有相應的低素質的參展商,很多參展商參展的目的并不明確,只要收費便宜就參加,貴了就不參加,沒有參展的基本經驗。 考察展會是否適合自己的企業 一個好的展覽會未必對本企業就是合適的展覽會。因為,專業展覽、貿易綜合展覽、科技展覽等等,不同的展覽會有不同的特點。 業內專家、北京中鑄世紀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彤剛提出,選擇展會應從以下四方面來考慮:其一,看一看是不是能滿足公司的銷售策略,增加現存市場的產品銷售,推出換代產品,開拓新的市場,還是區域或縱向銷售。其二,不同的展覽會吸引的展商和觀眾是不同的,有的吸引的是全國各地的買家,有的吸引的是當地買家,因此,當然會影響到企業的銷售針對性與效果。在一個以科技為主的展覽會上,也許推出采用新技術的產品更合適一些,突出其技術的先進性與含量;在這樣的展覽會上如果想靠采取優惠的方法去增加老產品的銷售,顯然是不合適的。其三,這樣的展覽會是不是適合企業展出自己的產品,包括產品的上游下游展出類型與情況。其四,展出的時機是不是合適,是不是能配合企業的銷售計劃。 總之,企業要選擇好展會,自己應該先成為一個好的參展者,需要多方面地掌握信息,加強對展覽知識的學習。
|